“三江山清水秀,是我到过中国侗族地区木质建设保存最好、民族风情最浓的地方。在这里旅游,真的是在享受!”6月14日,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程阳景区里,来自法国法兰西岛的Bernard先生对着程阳风雨桥竖起了大拇指。
保护和开发三江文化遗产,让三江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风格魅力的侗族文化遗产异彩于中国,求闻达于世界,是三江县委、县政府多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和不懈的追求。据悉,全国目前有侗族人口300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及广西交界处。全国有五个侗族自治县,分别是三江侗族自治县、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成立于1952年12月3日,目前全县人口为38万人,其中侗族有21.7万人。近年来,三江按照“彰显特色”的发展思路,以“做大做强民族文化旅游”为目标开发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原则,修建了三江鼓楼、三江风雨桥、侗乡鸟巢等标志性建筑,修复了丹洲古城,新建了月亮街和侗族历史文化碑廊,并结合“四改”(寨改、水改、电改、灶改)工程,对民族村寨进行重点规划和保护。这一切,展示了“中国侗族在三江”旅游品牌的魅力。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影响最深远。三江木建筑数量之多、式样之繁、造型之美、技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三江侗族木质建筑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一绝。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全以榫卯连接,结构牢固,接合缜密,有极高的工艺和艺术价值。目前全县共有保存较好的侗寨近200个、风雨桥120多座、鼓楼200多座,赢得了“世界桥楼之乡”的美誉。其中,马胖鼓楼、程阳永济桥、岜团桥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也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杨似玉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多、保护最好。三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名气四海,木构建筑技艺堪称世界一绝。三江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大歌、侗戏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全县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子名录1017条,已整理归档700余条。获县级保护名录16项,市级保护名录11项,自治区保护名录9项,国家级保护名录3项。获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县级30名,市级11名,自治区级12名,国家级3名。三江成为这五个侗族自治县中文化遗产最集中、获得国家级和区级保护名录最多、保存最好的一个侗族自治县。
文化产业发展最好最快。三江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中,充分挖掘、保护和传承特色文化资源,使文化产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三江成功举办了八届“中国侗族多耶节”,该节先后还获得了中国十大品牌节庆、中国十大最具特色民族节庆等殊荣。近年来,分别建立了“侗族大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刺绣”“侗族农民画”等七大传承基地。目前,侗族刺绣、侗族百家宴、农民画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产业。三江还精心策划包装民族歌舞,成功打造全景再现集侗族婚恋、劳作、歌舞、民风民俗等文化元素于一身的“行歌坐夜”活动剧目《坐夜》。该剧目自2011年10月在第八届中国侗族多耶节上演以来,以每晚一场的频率,已演出100多场,深受观众喜爱。《坐夜》已成为三江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上一个锃亮的品牌。
城市建设最具侗民族特色。近几年,三江按照“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兴城”的理念,围绕创建“中国三江大侗寨国家4A级景区”目标,彰显城市个性,与三江的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着力打造独具魅力的“大侗寨”。将侗族元素融入城市景观、建筑立面、城市色调,凸显了三江侗乡风情和侗寨民居的特色。先后在县城建成了世界最长三江风雨桥、最大最高三江鼓楼等独具民族特色的侗族标志性建筑群,与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中国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博物馆呼应,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国三江大侗寨”呼之欲出。
“中国侗族在三江”这块品牌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据统计,今年1至5月,三江旅游总人数62.3万人次,同比增13%;社会旅游总收入24920万元,同比增14.5%;其中入境游客2.6万人次,同比增5.5%。